认清形势 研究对策 确保节日期间猪源充裕价格平稳
时间:2006-12-25
近期生猪市场波动较大,毛猪和鲜肉价格持续上涨。为全面掌握全市生猪市场动态,分析2007年元旦、春节生猪供需走势,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市贸易局于12月16日在象山组织召开全市肉类行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生猪供应问题。
一、当前生猪市场特点
(一)销售量持续增长。预计2006年全市生猪进点屠宰198.7万头,比去年增长4.97%,比前年增长6.94%。其中前3季度定点屠宰量149.5万头,同比增长10.81%;4季度由于受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居民鲜肉消费受到抑制,屠宰量增幅明显回落。
(二)价格波动较大。今年1―8月,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生猪批发7.95元/公斤,同比下降16.14%,其中2季度均价7.19元/公斤,低于养殖成本价8元/公斤。9月份开始走出低谷,而4季度反弹更为突出,平均9.9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升25.38%,与前年同期正好持平。近期毛猪价格已突破11元/公斤,而且涨势不减,形势不容乐观。
二、原因分析
根据多方调研分析认为,引起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全国性的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过低,几乎低于成本价,不少养猪户经营亏本,纷纷宰杀母猪、小仔猪,缩小饲养规模。下半年,肉价逐渐走高,但生猪成长需要时间,补充不能及时到位。
另外近期价格明显反弹,还有其他原因:一是疫情发生,影响流通。8月份以来,我国南部部分地区暴发了生猪高热病疫情,江西部分地区(约占我市生猪屠宰量的10%)疫情较重,当地政府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影响了生猪流通。另外广西等地生猪发生高热病疫情导致生猪存栏数骤减约1000万头,影响了货源供应(《宁波晚报》,2006年11月6日);二是国际粮油市场高位运行,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成本明显提高;三是部分养猪户存在“看涨惜售”心理,囤积猪源;四是近期北方多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导致高速公路多处封道,影响生猪运输;五是市级基地牧场和养殖大户因新村建设、规划调整等原因陆续关闭或拆迁,地产猪源日益减少;还有天气转冷,节日临近,鲜肉潜在需求量明显增加等诸多因素凑合在一起,促使猪源出现阶段性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扬。
根据上述各种因素分析,为加强生猪市场运行调控,备足货源,平抑价格,市贸易局要求各地抓紧制定应急措施,确保节日期间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今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供求总体平衡,毛猪价格运行平稳。但是,近一段时间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毛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特别是随着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生猪市场供应工作问题日益突出。市贸易局要求各地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措施,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千方百计确保市场稳定。
(二)建立生猪调运激励机制。针对当前猪源阶段性偏紧的现状,要求各地中心屠宰场建立生猪调运激励机制,从思想上和物资上,调动经营户调运生猪来甬的积极性,确保我市猪源充足。
(三)扩大进货地域和进货渠道。各地中心屠宰场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生猪主产区猪源和毛猪收购价格等情况,并纷纷通过扩大进货地域和进货渠道,加强猪源稳定。同时要求密切关注生猪主产区生猪产销情况,加强与当地养殖大户的产销沟通。
(四)屠宰场要充分调动购销大户的积极性。稳定购销大户队伍,对保证猪源的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根据各自实际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宁海县食品公司通过与经营大户签订“包销包屠宰”的产销协议,以稳定猪源,近月来该县鲜肉批发价格一直比较平稳。宁波方兴食品公司建立了12家购销大户,日调运生猪1800头左右,从而提高公司猪源保障和调控能力。同时,宁波方兴食品公司和江东生猪中心屠宰场已建立了毛猪调运热线制度。两公司每间隔1―3小时与经营大户保持电话联系,随时掌握调运动态,严密监控毛猪主产区毛猪价格和调运数量,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市区生猪屠宰量维持在2500―3000头/日。
(五)适时启动活体储备。通过年初制定、落实的应急预案,根据市场运行情况,随时启动市级储备牧场的活体储备计划,充分发挥储备基地的应急调控作用。其中宁海县食品公司针对2007年元旦、春节生猪供应保障问题,已提前落实7万头生猪作为储备。
(六)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共享。针对当前生猪市场波动较大的行情形势,要求各有关单位加强信息互通与交流,共同谋划,顺利完成节日期间生猪市场供应任务。